成人VR视频

国际招生人员必须了解政治风向

安娜·埃萨克·史密斯(Anna Esaki-Smith)称,当前国际时事状态不稳定,从前用来辨别留学目的地的旧的确定性已经不复存在

十月 15, 2019
Trump
Source: Alamy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不久前,战略性的国际生招聘相对直截了当。经过反复试验的方法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能的国际生来源国,这些国家拥有良好的青年人口结构、充满希望的经济前景以及学生在小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的教育体系。

招聘人员还考虑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高等教育入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一万美元的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的小幅增长可能会大幅提升入学率。

换句话说,通过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评估,大学在开拓市场时可以瞄准合适的学生群体,即那些能够承担留学费用,并愿意出国留学的学生。

啊,多么美好的旧时光。

相比之下,在当今日益两极分化的世界中,招募国际生需要具备政治家的政治敏锐性、调查记者的分析能力,以及渴望为未来打造一支劳动力队伍的敏锐的人力资源经理的预测能力。

以英国最近恢复国际生的课后工作权利为例。该举措无疑将提升英国大学的入学率。看重就业能力的学生非常重视大学毕业后获得两年工作经验的机会。然而很少有观察家预见到这一举动的到来。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在6月份给英国赠送了一份情人节礼物,警告中国内地学生和学者在美国学习的风险,矛头直指在中美两国持续的贸易战中签证受到限制、遭到拒绝的现象。这可能是7月份申请英国大学的中国国际生人数同比增长30%的原因之一。

这种政治风向转变不会反映在标准的学生流量数据中,但战略家忽视它们会有风险。尽管有工作后权利,但英国脱欧这一不确定的背景继续挫伤英国的乐观情绪,因为考虑到欧盟国民可能被重新归类为国际学生,任何形式的脱欧都几乎肯定会对从欧盟国招募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国际生这一身份会带来更高的学费。英国大学不能低估这种不利影响,因为欧盟学生占英国国际生的30%,比中国国际生多。

那么,英国大学该如何驾驭这一局面呢?是将中国国际生的重要性置于多样化之上,冒着继续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风险?还是致力于在所有招聘国家推广英国教育的价值和质量?

让我们换个话题,把目光投向亚洲。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香港的居民纷纷涌向英国和其他地方。在中国大陆统治下,中国香港前途不明朗,大量中国香港高中毕业生也出国深造。这一趋势最终消失了,原因是中国香港地区日益繁荣,当地大学的全球排名不断上升,以及出国留学费用不断上涨。像日本的同龄人一样,中国香港的年轻人转向内部,重视文化舒适性和与家人和朋友的亲近。

但是政治因素可能会再次介入。人们不禁要问,越来越暴力的亲民主示威游行会对高等教育产生什么影响。中国香港学生会承诺留在当地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吗?还是随着中国统治重心转移到中国香港,令人不安的事件会再次引发出境潮?

在亚洲其他地方,经济和家庭财富以外的因素正在影响学生出国留学的情绪。2015年,尼泊尔发生的一系列地震摧毁了该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导致出国留学人数显着增加,其中许多人去日本留学。受低学费、实习机会、日语辅导和最终就业机会的刺激,这些学生以及来自韩国等亚洲邻国的学生纷纷涌入日本,日本达成2020年招收30万名国际生目标的概率大幅增加。

但是,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前景还是不明朗。随着地震的影响消退,尼泊尔学生会继续前往日本吗?与此同时,日韩两国因持续不断的二战劳工赔偿纠纷而导致关系恶化,在最近一次纠纷中,韩国抵制日本商品。韩国学生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拒绝去日本留学吗?

别误会我的意思。如果不首先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健性、青年人口和对国际化的总体开放程度,就不可能制定合适的招募战略。但就海外学习的纯粹需求和金融资源水平而言,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我们所知道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就业前景的迅速改善,中国招聘市场的前景也不太明朗。人们普遍预计中国国际生人数将会下降。

考虑到国际事务的不稳定状态,地缘政治对学生思考方式以及留学目的地的影响无疑会增加。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美国和德国可能陷入经济衰退,以及非传统留学目的地的激增(印度也参与进来),使过去用来决定招募策略的任何公式进一步搅乱。确定性不复存在。

我对驾驭这一新现实有何建议?了解新闻,保持多样化——并随时做好准备!

安娜·埃萨克·史密斯是研究咨询公司“反思教育”(Education Rethink)的联合创始人和常务董事,该公司首份对于中国学生全球流动状况的报告将于11月发布。

后记

Print headline:?Navigating change

请先注册再继续

为何要注册?

  • 注册是免费的,而且十分便捷
  • 注册成功后,您每月可免费阅读3篇文章
  • 订阅我们的邮件
注册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read this article.